图片

亚博电子竞技平台_亚博电竞游戏-下载网址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政治 > 资本主义 > >

20世纪资本主义的历史定位

来源::未知 | 作者:亚博电子竞技平台_亚博电竞游戏-下载网址 | 本文已影响

在新世纪已经到来的今天,人们普遍关注对于20世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准确历史定位,它关系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科学的繁荣,关系到21世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无庸讳言,一个时期以来,对于20世纪资本主义和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定位的估量,某些见解偏离了历史现实,离开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笔者认为完整准确定位的关键在于坚持实践第一和社会生产力标准,在于加强对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整体研究。

这里还要说明,在谈到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定位时,我们必须对它加以严格的时间界定。这里谈的是对1900-1999或2000年间100年左右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考察,它不包含对21世纪及以后资本主义的预测和定位。对于20世纪资本主义历史的准确定位不仅不会动摇我们对于从历史发展的长时段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坚定信念,而且会把这种坚定信念建立在更加切实可靠的基础上,从而增强我们的持续不断为之奋斗的使命感,同时要在历史的钟摆在走向公元纪年的第三个千年时,对世界资本主义整体活力及其走向衰亡保持清醒的估量,因此本文这里谈论的显然不是资本主义在整体上何时退出历史舞台的问题。

下面就20世纪资本主义的整体研究和历史定位问题发表一管之见,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加强整体研究是时代的需要
顾名思义,资本主义的整体研究指的是研究全球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的整体,而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的局部和个别,不仅仅是研究个别时期、个别地区和国家的资本主义。

20世纪的资本主义指的是现代资本主义,而不是早期和近代的资本主义,也不是21世纪的资本主义或21世纪后资本主义的未来。长期以来,在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问题上,我们的研究理论相对滞后,对于20世纪初期的现代资本主义,有着比较完整和切合实际的理论概括;对于资本主义未来的历史命运,也有着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但是对于整个20世纪资本主义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研究则明显滞后。在研究方法上,往往不够全面,偏重个别国家和时期的研究,对于从资本主义的整体角度来全面系统的研究则相对不够。

笔者认为整体研究在今天需要强调和重视,是鉴于下述理由。

1. 整体研究是完整正确地定位20世纪资本主义的需要
要给予20世纪资本主义完整正确的历史定位,仅仅研究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资本主义、仅仅研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够的,也是不完整的。我们要研究的是20世纪资本主义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它的早期和中期,更要注视当代资本主义的进程。

作为整体,不仅指作为20世纪资本主义主体和心脏地区的发达国家部分1,不仅指作为处于领导地位的资本主义超级大国的美国,而且应当包括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其它类型的国家,如新兴的发展中的东亚资本主义国家2、石油致富的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3、拉丁美洲地区中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4、南亚地区的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5、以及处于低中收入的非洲地区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等。6即是说,同样要研究新兴的大展宏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后进的刚刚迈入资本主义轨道的资本主义国家。此外还应该包括苏联、东欧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转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7

作为整体,同样要注意到在20世纪中,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社会主义三种力量和因素的比较,注意资本主义制度国家中的前资本主义因素和社会主义因素,也注意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中的资本主义因素甚至前资本主义因素。为此,既要考查资本主义国家,又要研究社会主义国家。例如"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就存在着某些初级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允许存在的事实上非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因素。而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则实际上存在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条件。

作为整体,不仅要研究20世纪的世界政治和经济,而且综合考察20世纪的世界科技、军事、社会、思想和文化,尤其是考察制约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因素。

笔者以为,下列因素对于资本主义的整体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即
第一,在19-20世纪两次科学技术革命中所处的中心地位及其影响。
第二,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化中,在全球现代化进程的深度和广度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第三,在现代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危机的协调中作用,以及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在市场经济机制运行和政府干预政策协调中的作用。
第五,在改革和调整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体制运行机制时的作用。
第六,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化的效应中的作用。
第七,在现代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中的"安全阀"功能。
第八,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多元化和不平衡发展趋势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九,在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一体多元化进程中的作用。
第十,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作用和影响。

这些因素对于资本主义制度是重要的,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同样是重要的。而没有对于这些制约因素的整体研究,要准确把握定位是困难。

2. 整体研究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是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真理,它随着资本主义的变化而不断地修正和发展。

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对于20世纪初关于帝国主义问题争论的总结, 标志着列宁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理论的建立,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著作,不仅科学地论证了现代资本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初期发展阶段的规律, 而且对于指导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也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为了写作这部著作, 列宁参考了几百种基本上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大国出版的相关书籍、学位论文和小册子, 报刊上的文章和各种统计资料。《列宁全集》第39卷收录了关于帝国主义的文章、笔记和1912-1916年的单独札记, 包括148本书(其中德文的106本, 其他有法文本, 英文本, 及俄文本)和49种期刊(德文的34种, 及法文和英文),摘录了232篇文章。8如果把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和列宁摘抄和评述的《帝国主义笔记》两书相对照, 可以看到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列宁直接引用资产阶级学者和社会主义者的论述,据粗略统计共有203处之多, 这些引文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总字数的86%以上。9

列宁批判地吸收了资产阶级关于资本主义现代发展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得出了崭新的科学结论, 为我们树立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认真研究和借鉴资产阶级的学术成果、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同时也充分说明为了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必需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特别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10

斯大林的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在一个相当时期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思想理论界的经典依据,和对于列宁主义的"正统"解释。他的理论是建立在社会主义革命会在全世界的很快成功和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很快灭亡的估量上的,是和革命与战争的时代观紧密相联系的。他认为:"资本主义灭亡的时代已经到来。"11 1952年他在《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更系统地发挥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把总危机与革命和战争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比以前发展得更迅速无比的论点""已经失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总危机,是既包括经济,也包括政治的全面危机。" 12然而, 战后世界56年来的历史发展表明, 斯大林的"总危机" 理论并没有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反而带来了理论滞后的严重影响。

实事求是地考察20世纪资本主义的整体发展,涉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离开对于现当代资本主义的正确估量,也就谈不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现当代条件下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实事求是的估量,从而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在谈到国际共运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时说:"马克思去世以后的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3邓小平实事求是地指出,我国"同发达国家相比较,经济上的差距不止是十年了,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有的方面甚至可能是五十年。"14"中国六十年代初期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这十多年,正是世界蓬勃发展的时期"。15他还指出,南北问题十分突出:"发达国家越来越富,相对的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16"南北之间差距不是缩小,而是在扩大,并且越来越大。"17在谈到新兴发展中国家时他说:"过去我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现在比下也有问题了。东南亚一些国家兴致很高,有可能走到我们前面。"18"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19

这些论断是建筑对于资本主义的整体研究基础上的。当代世界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时代,人们习惯于用冷战思维来观察问题,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姓"社"还是姓"资"是高于一切的头等大事,而姓"现"和姓"球"却往往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相连的见解。然而邓小平理论和实践解放了我们的思想,为处于现代化起步阶段的中国人民完整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借鉴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大家注意到去年秋天,江泽民总书记强调要按照邓小平理论认真研究四个如何认识,其中十分十分重要的一个认识,就是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或者说,如何准确认识20世纪的资本主义。这是我们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3. 整体研究是当代世界多样化统一发展进程的需要
对于资本主义的国别研究,个案研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对于资本主义的整体考察和研究在今天更要多加关注。我们的科学理论和战略决策不能仅仅建立在个别国家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更加需要重视对它的整体研究和考察。

我们理论上的滞后,方法上的单一,研究领域的薄弱,是与整体研究的思路的缺乏和方法上的缺陷是分不开的。

当代世界的多样化统一进程、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主潮流、当代世界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模式以及当代世界的改革调整趋势,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全球环境保护、和人口控制及资源利用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当代世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演变及社会思想文化现代化、多元化趋势,当代世界国际关系多元格局演变等重大课题,需要进行全球性、整体性的开创性研究,否则就谈不上准确阐述符合跨世纪实际的当代世界多样化统一的进程。

当代世界新科学技术革命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科学技术领域间相互渗透和分化, 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又高度综合。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一方面学科愈来愈多, 分工愈来愈细, 研究愈来愈深入, 另一方面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密切, 愈来愈朝综合方向发展,并且出现了'多学科集合体合作研究'时期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新科学技术革命以及经济和社会生活全球化的发展,为我们的整体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客观条件,同时又提出了进行整体研究的客观需要。

4. 整体研究是整体史学发展的需要
当代世界发达国家的史学发展趋势显示:更加重视整体性的动态研究,从单线到多线的综合研究;更加重视环境和条件的研究;更加重视定量分析;更加重视底层史学的研究。20

推动史学发展趋势的重要原因在于:其一,世界全球化和多样化发展的影响,要求对历史事件和非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地综合的考察和总结, 对现实问题加强研究,对整个社会进行宏观探讨。其二,科学整体化综合化发展趋势的强化。其三,传统史学面临的"危机",从而出现了在理论体系上五花八门的方法论流派,在研究方法上出现了用科学理论的方法来考察历史现象,在内容上重视整体史、社会史、文化史和底层史学的研究。这种发展趋势认同历史是"整体历史"和"综合历史"; 重视多角度、多层次的历史研究; 重视历史的解释和理论; 主张扩大历史研究的领域。

对于现代资本主义史的整体研究,国外的研究成果已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如1983年法国米歇尔.博德著《资本主义史(1500-1980)》,对资本主义从 16世纪到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宏观和微观的阐述。该书不足处在于主要是从经济角度来论述的传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别的领域涉及极少。21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1982年在美国出版《1500年以来的全球通史》,该书称:"认为世界历史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或所有文明的历史的总和""这种看法是十分荒谬的。""现在的问题并不是世界历史课程涉及的史实繁杂,而是观察角度不同,即世界历史课史从全球的而不是从地区或民族的角度讲述历史。""重新开始,将这门课程建立在新的、真正的全球基础上,是十分必要的。"22不过,这是一部全球史和传统地区国别史的兼顾,主要阐述政治史的变迁。

1997年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出版《极端的年代,1914-1991》一书,宏观论述20世纪史,显示了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历史研究,在体系上也值得借鉴。23至于美国伊曼纽尔.沃勒斯坦1974年所著《现代世界体系》一书,则是一部整体地阐述近代以来世界历史进程的综合性宏观论著。称他采用的是"一体化学科的研究方法",即"把社会和文化思潮趋势与经济和政治运动的走向紧密联系起来考察,清晰地揭示出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相互关系的精辟论断。"24这部巨著,同样给整体考察20世纪资本主义以很大的启示。

二.关于资本主义整个研究中的误区
前已指出,在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中,我们不能把整体研究和个别研究相混同,不能把局部研究当整体研究,不能把对一段时期的研究当作全部的研究。在一段时期里,我们在20世纪资本主义的研究上存在一些弊端和误区。这里举例如下:

1.把俄国资本主义的衰落当作整个资本主义的衰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冲破了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阵线, 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然而,长期以来有些人把俄国城市中心起义的特殊性,民主革命迅速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特殊性也当作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和世界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唯一道路,则是对十月革命道路的误导。列宁还在1916年谈到现代世界各国发展道路时就说过:"在人类从今天的帝国主义走向明天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上,同样表现出这种多样性。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类型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再没有比'为了历史唯物主义'而一律用浅灰色给自己描绘这方面的未来,在理论上更贫乏、在实践上更可笑的了。"25

而且,社会主义在一国的胜利和资本主义在一国的被突破,并不表明整个资本主义已经衰落或已经走下坡路。诚如17世纪4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整个封建主义的衰落一样。一种社会主义力量的兴起和整个资本主义力量衰落之间并没有时间直接衔接的必然联系。必然胜利和必然灭亡之间不一定是同时存在的。

从历史上看两种和多种社会制度并存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封建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在近代世界历史上就并存过不至一个世纪。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并存,从时间上说还只有80多年时间。从发展趋势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同样具有活力的社会制度力量之间的共存和竞争,而不能简单理解为直线式的一盛一衰一之间的力量的竞争。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战胜谁的问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才能解决,就一个国家来说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从20世纪的现实来看,我们绝不应轻信所谓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走"下降路线"、"资本主义总危机"、"资本主义腐朽"、"走向灭亡"的时刻已经到来等结论。

在20世纪,传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取得过社会主义胜利的,只有俄国一个国家和半个德国的民主德国,而迄今保住社会主义胜利成果的一个也没有。90年代初苏联解体,民主德国被联邦德国所吞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转轨。这典型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不是一帆风顺的。

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说: "如果从实质上来观察问题, 难道历史上有一种新的生产力是不经过许许多多的失败、错误和毛病,而一下子就建立起来的吗?" 他还说过:"历史通常是循着曲折的道路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善于估计历史最复杂和最离奇的曲折道路, 这是无可争辩的。"从世界历史的长河看, 社会主义在长时期内还只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邓小平针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现象指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 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 所以, 从一定意义上说, 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26

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纲领宣称社会主义已在苏联取得"完全的、最后的胜利", 要在198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的共产主义建设; 1961年苏联经济学家瓦尔加预言20世纪是资本主义灭亡的世纪;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称在二十年内要完善发达的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则在苏共二十七大修改为社会主义完善论。所有这些,现在已经被历史所否定,它显示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不够成熟,显示了对于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的定位不准,这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最大历史教训。

我国汲取了国际和国内的历史教训,提出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并将这个观点写入修改后的宪法中。27修改后的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营、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营、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营、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28这意味着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竞争。它的主体无疑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但是这并不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已经衰落,资本主义的经济因素已经不存在。

2.把美国的相对衰落当作整个资本主义的衰落
与把俄罗斯资本主义的衰落看作是整个资本主义的衰落一样,有些人同样习惯于把美国的超级大国兴衰和整个资本主义的兴衰相提并论。

这里的问题在于第一,美国超级大国地位是否真的衰落了?美国超级大国的相对衰落是否等同于美国的衰落?
第二,美国的衰落是否表明整个资本主义的衰落?

如果考察整个20世纪的资本主义经济,起主导作用的既不是英国和法国,也不是德国和日本,而是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美国具有年轻、快速、实力最强和富有活力的特点。29从1894年以来,她的工业生产总值就居世界第一位。1894年的工业产值美国94.98亿美元, 为英国的2.2倍, 德国的2.93倍, 法国的3.28倍。而1860年时只是英国的68%; 法国的91.1%; 德国的95.6%。世纪之交, 美国在世界国民财富的比重占30.1%; 英国占19.5%; 德国占16.6%。30 1916年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在各个经济领域占有全面的优势, 20年代美国成为汽车王国。1938年, 以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为100, 美国占36%, 西欧共同体 (含英国) 占35.6%,即美国比英、德、法、意等国的总和要多;1948年美国为54.8%, 西欧共同体为22.6%,是西欧共同体和日本总和的229%。黄金外汇储备资本主义世界为100, 1937年美国为46.4%, 1950年, 美国占48.5%, 为法、意、德、英、日本五国的441%。3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当代世界已有56年, 美国一直是超级大国,虽然80年代以来超级大国霸权地位一度相对衰落,但迄今在多极化趋势中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1997年美国的GDP达80834亿美元32, 而后1998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又达3.9%,33,GDP达到82106亿美元。到2000年底已经创造了连续9年多的增长记录,成为20世纪美国历史上的最长的经济持续发展周期。
在对20世纪美国资本主义的研究中,人们常常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有时对美国资本主义的超级大国实力地位估计过高、过早,有时又对它的衰落过程估计过快、过于严重。

例如有人称本世纪初美国的门户开放计划是"美帝国主义侵华独占政策的代名词"。34有人称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提出的"14点计划"是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称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主要矛盾是美国和英国的矛盾等等。

对于美国已经衰落的说法则从50年代开始到世纪末从未停歇过。例如有朝鲜战争后美国开始衰落论;苏联人造卫星升空后美国开始衰落论;越南战争后美国开始衰落论:70年代滞胀后美国开始衰落论;冷战结束后美国开始衰落论等等。35尽管预测美国开始衰落的时间已经一再推延,但是把美国的相对衰落和整个资本主义的开始衰落联系在一起的思维方式和见解则仍然不乏其人。

其实,大国的兴衰或超级大国的兴衰和一种社会制度的兴衰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保罗.肯尼迪的名著《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36,历数500年来大国地位的更迭,然而这种更迭并不表明社会制度的更迭。犹如19世纪英国超级大国地位在20世纪的衰落,并不意味着整个资本主义在20世纪的衰落一样,美国超级大国地位在20世纪末的相对衰落,也不意味着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相对衰落。整个说来,资本主义制度在本世纪末并未显示整体的衰落。37

这里,仅分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当代世界的GDP对比,就十分明显了。
全世界 高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含中国和印度) (单位:百万美元)38
1965年 2,003,700 1,413,280 163,040
所占% 100% 70.53% 8.14%
1970年 2,808,026 2,105,694 225,563
所占% 100% 74.99% 8.08%
1995年 27,846,241 22,485,528 1,352,256
所占% 100% 80.75% 4.86%
1998年 28,854,043 22,560,624 1,811,10639
所占% 100% 78.19% 6.23%

这个统计表说明,1965-1995的30年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的经济实力从占有份额的70.53%增加到了80.75%。显然认为传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每况愈下的论断是站不住的。何况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发展中国家,极大多数仍然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

3.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作整个资本主义,又把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当作整个资本主义的衰落
从传统观点的角度看问题,从十八、九世纪以至二十世纪初的角度看问题,西方世界的资本主义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世界资本主义。然而,从20世纪的全局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指的只是在世界近代史上先后崛起的荷、葡、西、英、法、俄等西欧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和美、日、德等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国家曾经是资本主义的中心地带,并称雄于近代世界,被称为欧洲中心、西欧中心、或欧美中心,一旦这种模式发生危机,自然引起人们对于整个资本主义危机的关注和思考。

然而,整个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情况表明,所谓西方资本主义并非整个资本主义的全部,同时还出现了另外一种新兴资本主义的崛起,即被称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中的绝大多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40尤其是处在经济发展前沿的新兴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在过去一个时期里,人们习惯于把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看作属于反帝国主义的阵营,这是一种从脱离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体系的角度和两大体系争斗中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往往在政治上站在反帝国主义立场来说的,而不应和广大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制度上的属性相混同。无论从经济制度上或者是从社会政治制度上来划分,广大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无疑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尽管它们宣称绝不走传统资本主义的老路,但是不等于它们的道路和制度不是资本主义的,不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其实,这是一股在20世纪下半叶崛起的后继的资本主义发展力量,它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的新兴资本主义力量, 人们通常说第三世界作为主力军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但是这股生力军从社会经济制度上说并非社会主义的。有朝一日,它即使在经济和政治力量对比上了超越了传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只是新一轮资本主义国家取代了传统的资本主义,只能是另一种类型的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当然这并不排斥一些发展中国家会转而推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既然如此,我们怎能断定美国等传统资本主义的衰落就是整个资本主义的衰落呢?例如一旦印度、巴西、印尼、南非等发展中国家步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难道这些国家是在充实社会主义的力量而不是加强资本主义的力量。随着21世纪历史的演进,人们将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会不断增强。

4.把自由资本主义的的衰落当作整个资本主义的衰落
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相当流行而又相当滞后的见解。从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到1916年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发展》,这68年间,资本主义在发达国家走过了由近代到现代,由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期间马克思主义由诞生而发展为列宁主义阶段。

而1916年以来迄今资本主义又走过了85年的历程,85年来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横广和纵深两个方面,都以空前的速度和广度在发展,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走向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同时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当然不能仅仅停留在1916年的解释上。资本主义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由自由资本主义为主的阶段走向以垄断资本主义为主的阶段,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41, 代替自由资本主义衰落的,出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而现代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又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取代。

显然,我们不能把自由资本主义的衰落和整个资本主义的衰落相等同。但是把自由资本主义的衰落当作整个资本主义的衰落来看对的仍然不乏其人。有人引用了世界银行《198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关于"经济自由主义在1820年到1870年是上升阶段,在1870-1913年是衰落阶段,从1913年到大约1950年几乎处于垂死阶段"的论述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42,其实这段引文,恰恰表明引者把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类不同的资本主义相混淆了。这份报告在概论中明确说:"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1870年和1913年之间开始的。在这个时期里,技术进步逐渐依靠科学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了一个生产和贸易空前发展的时期",并称"许多观察家认为,现代世界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前夕。"43通看《1987年世界发展报告》,根本得不出现代资本主义已处于下降和衰落时期的结论。44倒是需要明确的是对于"经济自由主义"来说,它确是衰落和下降了,然而经济自由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我们不能把经济自由主义或自由资本主义同现代资本主义或垄断主义主义混为一谈。把自由资本主义的衰落说成是或混同于现代资本主义的衰落。

5. 把资本主义活力限于20世纪前的资本主义
长期以来在世界史学界的一个传统说法是,1870年后资本主义在总体发展上开始了下降时期。甚至连我国普及的中学教科书《世界近现代史》上册都持这一见解。45但是实事求是地考察历史,这一说法显然是与历史实际不符。

资本主义是波浪式地向前发展的,虽然存在腐朽趋势,但总体上发展是主要趋势。4620世纪的资本主义在向全世界横广和纵深两个方面发展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说法最早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傅利叶提出的,后来为恩格斯所引用而被马克思主义者广为流传。恩格斯1876-1878年间在《反杜林论》和1880年初《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两书中写下了同样的话:"我们看到傅立叶和它的同时代人黑格尔一样巧妙地掌握辩证法的。他反对关于人类无限完善化的能力的空谈,而同样辩证地断言,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它的上升时期,但是也有它的下降时期,而且他还把这个看法用于整个人类的未来。正如康德在自然科学中提出了地球将要归于灭亡的思想一样,傅立叶在历史研究中提出了人类将要归于灭亡的思想"47这里讲的显然指整个历史和整个人类和整个地球都是发展的,都最终要走向灭亡的。这段批判杜林的终极理论的话,并没有回答资本主义在什么时候会灭亡的问题,更不是专指资本主义何时处于上升时期或下降时期。人们也不因此而推论人类很快或已经走向灭亡。恩格斯接着写道:"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48这些话表明,在恩格斯看来,生产力的狂飙时期将继续推动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事实上,在恩格斯晚年,他并没有得出资本主义处于下降时期的结论。

具体谈到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和下降时期,并非恩格斯而是列宁在1915年1月后的《打着别人的旗帜》一文中说的,列宁说:"通常把历史时代划分为: (1)1789-1871年;(2)1871-1914年;(3)1914-?。""第一个时代是从法国大革命到普法战争;这是资产阶级崛起的时代,是它获得完全胜利的时代。这是资产阶级的上升时期,是一般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特别是资产阶级民族运动的时代,是已经过时的封建专制制度迅速崩溃的时代。第二个时代是资产阶级取得完全统治而走向衰落的时代,是从进步的资产阶级转变为反动的甚至最反动的金融资本的时代。这是新的资产阶级即现代民主派准备和慢慢积聚力量的时代。第三个时代刚刚开始:这个时代使资产阶级处于相当于封建主在第一个时代所处的同样的' 地位'。这是帝国主义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发生动荡和由帝国主义引起动荡的时代。"49列宁的这种历史划分是否符合历史实际我们暂且不论。在这里,列宁说的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的分期,而非整个资产阶级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历史阶段。列宁在该文中还强调:"这里的分界线也同自然界和社会中所有的分界线一样,是有条件的、可变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50

然而,斯大林把"下降"说和资本主义的衰落论完全划上等号,进一步发挥了衰落论。1934年8月9日,斯大林、基洛夫、日丹诺夫在《关于'近代史'教科书提纲的意见》中肯定地说:"我们认为把近代史分为三部分,是适当的:第一部分----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到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以前,这是资本主义在先进国家里胜利和确立的时期.第二部分----从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帝国主义大战的结束,这是资本主义开始衰落,巴黎公社给了资本主义第一次打击,旧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帝国主义以及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十月革命的力量在苏联资本主义的时期。第三部分----从1981年年末(战争结束的第一年)到1934年末,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战后帝国主义时期,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的时期"。51此后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斯大林的话被当作马克思历史科学的经典反复引用,即资本主义开始衰落于1870年以后。

现在提起"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不会有人怀疑专指19世纪70年代前的资本主义,而其后资本主义很自然理解为下降时期或衰落时期了。问题的焦点在于20世纪的资本主义是否处于衰落时期。这个问题不能靠引经据点、靠"两个凡是"来解决,而要靠20世纪资本主义的实践。有些人口称"尊重历史实际",但恰恰没有对20世纪资本主义的实践提供令人信服的事实,甚至给人扣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陷入唯生产力论的窠臼"的大帽子,这种以势压人的学风是不利于学术争鸣的。

谈到活力,有一个怎么看活力的问题。人们不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但是社会主义的活力尚未充分显示,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为了增强社会主义的活力,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活力,人们争论重点主要是增强还是减弱,而主要不是有无活力的问题。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活力,经济增长的速度固然重要,但是不能绝对化。要注意经济结构是否形成良性循环、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科技革命的作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经济运行中自我调节功能、应付经济危机的能力和预防止危机的对策、由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灵活适应能力、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局面的应对能力等等,这些均能显示是否具有活力。

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无疑是利大于弊。从经济组织结构来看,以自由市场经济为基础,垄断组织为主体的多元制经济组织、国际垄断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也具有相当的活力。而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同样显示其一定的活力。

6. 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当作对资本主义整体发展的衰落
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发展趋势与危机趋势(或称腐朽趋势)在本世纪资本主义经济总的说来, 既有发展甚至大发展的趋势, 也有腐朽以至大危机来临的趋势, 是发展和腐朽两重趋势的交替运行。在两重趋势中, 主要趋势是发展, 尤其是波浪式的发展52列宁在1916年上半年写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名著中, 提出:"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那就错了。不, 在帝国主义时代, 个别工业部门, 个别资产阶级阶层, 个别国家,不同程度地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时而表现出那种趋势。整个说来, 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比以前快得多"。53不久, 他又指出:资本主义的腐朽趋势"决不排除资本主义在个别工业部门,个别国家或在个别时期内的惊人的发展"。54列宁的论断被本世纪的历史发展所证实。虽然, 本世纪西方世界经历了12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但是, 发展的时间更长。从总体上说, 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较普遍现象, 而不只是个别现象, 不只是在个别国家、个别部门、个别地区和个别时期。虽然, 腐朽趋势在深化, 但是, 很难说目前在总体上腐朽趋势已超过了发展趋势。55

由于市场经济首先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因而从马克思到斯大林都把经济周期危机现象和资本主义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并称之为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经济周期危机或经济危机现象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产物。对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的考察,在我们的教学和研究中通常是作为资本主义整体发展的负面影响来论述的,随着一个接着一个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和发展,随着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以及生产过剩危机、滞胀经济及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发展,金融危机的加深,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斯大林的"总危机论"更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深和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来临密切联系起来。

一般说来, 经济危机是坏事, 而不是好事。问题在于在一定条件下, 它能否变坏事为好事。在大危机期间, 许多人只认为这是件大坏事, 只表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深化和资本主义末日的加速来临。然而,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全面研究后发现,在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的同时,资本主义世界还出现几个经济快速发展和繁荣的高潮,人们发现经济周期和危机与经济现代化的进程相连。看来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危险的,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在迫使政府进行的反危机调整内部机制的过程中, 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出现新的良性循环, 逐步由坏事变为好事, 成为一种难得的机遇, 和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的信号。3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大调整和发展证明了这一点。56因此,在经济繁荣时注意可能存在和发展的潜在危机;要善于抓住机遇, 变坏事为好事, 推动改革进程。57

正是经过了1929-1933年大危机,资本主义世界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走上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正是经历了克服70年代经济滞胀后果的探索和实践,西方发达国家在协调市场行为和和政府干预关系等方面取得了经验。而且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现象不仅在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在社会主义国家也会出现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只是性质不完全相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吧了。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能不能说每发生一次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就在总体上衰落一次?因而经济危机的爆发意味着资本主义的整个衰落?

7.把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发展当作对资本主义整体衰落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是经济运行的绝对规律,然而难道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运行是平衡发展的吗?它们不也是不平衡发展吗?不平衡发展给资本主义带来的都是负面影响吗?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全球情况来看,首先在西欧,随后在大西洋国家,接着在太平洋的个别国家,再后向全世界的广大地区扩展。一方面资本主义在向横广面方向发展,而另一方面又向纵深方向发展,这种纵深发展不仅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上,而且在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上,以及思想文化的发展方面。这些不平衡发展是不是都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负面作用呢?或者说,是不是已经没有生命力了呢?

无疑和任何社会制度一样,资本主义制度绝不是永恒的,他要走向自己的反面,并最后走向死亡,问题在于能不能把局部的死亡当作整个资本主义的死亡,能不能把资本主义在某些国家已经进入的高级发展阶段,当作整个资本主义都已经进入了高级发展阶段呢?不平衡发展意味着不发达、较发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并存;意味着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更迭;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衰与社会主义制度兴衰将将一个较长时期共存;意味着一个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并不等于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衰落。

考察了上述种种论点以后,考察了20世纪的进程以后,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对于资本主义的国别研究,个案研究固然十分必要,但是对于资本主义的整体考察和研究决不能忽视。我们的科学理论和解决仅仅不能建立在个别国家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同时需要建筑在整体研究和考察的基础上。

三.把握20世纪资本主义的历史定位衡量标准
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准确定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能是社会生产力标准和实践第一标准,而不是意识形态、生产关系等什么别的标准。

人们在判断一种社会制度的发展阶段时, 会有各自的衡量标准, 如社会生产力标准、生产关系标准、意识形态制约标准、阶级属性的好恶标准、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重的二元标准等。自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的一个长时间里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定位,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占据主流地位的见解开始逐步离开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认定的社会生产力检验标准,偏离了实事求是的路线。在我国我们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定位上,自50年代后起以来,也偏离了社会生产力标准和实践第一标准。

在我国提出、认同并再次强调社会生产力标准是中共七大以来, 经过近50年的反复摸索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得来的。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曾正确地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好坏、大小, 归根到底, 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 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 还是解放生产力的。"58

这一标准得到中共八大的肯定, 但是其后的22年里,"唯生产力论"的"左"的大棒砍掉了我们奉行的社会生产力标准。直到1992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1992年10月中共第14 大的报告和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 明确强调了邓小平同志重新创导的生产力标准, 邓小平说:"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59,中央强调, 要把这一标准"作为决定各项改革措施取舍和检验其得失的根本标准。"

中共十五大又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地位,再次重申了衡量一切是非的根本标准:社会生产力标准,并重新强调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里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生产生产力标准, 就谈不上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正确把握和定位。当然对于生产力标准如何判断是会有不同的理解的,但根本问题还在于是否确认在历史研究中必须坚持社会生产力标准的。笔者以为衡量社会生产力它应包扩以下一些含义:综合考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重视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购买力平价 (PPP)等重要经济指标; 重视对科学技术水平及其社会影响的考察; 重视对国民经济管理水平的考察; 重视对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因素的总体考察; 重视对人口流动和人口的身体、文化素质的考察, 重视对经济和自然环境及资源的考察;重视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考察;重视政府和社会集团对发展经济的政策的考察等。如果仅仅把生产力水平的综合考察, 简单理解为只是对几项经济指标的研究是不全面的, 以此来否定社会生产力标准更是不妥的。

实践标准即实事求是标准在学术和研究中是必需坚持的, 它实际上涉及在学术和教育领域要不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的问题。是本本第一还是实践第一的问题? 我们对于20世纪的资本主义历史的认识正确与否? 归根到底只能是依据社会实践而不是本本怎么说, 一个人怎么说。

历史的经验一再表明 , 如果只是按照早期马克思主义传统不变的本本办事,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难以成功, 马克思主义也就谈不上创造性的发展。再说不同本本本身的是非鉴定也必须根据社会实践的检验, 而不是它的"凡是"。领导人的谈话当然具有权威性, 然而领导人谈话的真正权威性也必须经受社会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无疑是我们在评价现代资本主义史时应该遵循的, 然而这并不是要我们僵化地理解为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每句话都符合当时甚至当前的实际, 让我们搞"两个凡是"。

如果认为我们只要对100多年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80年前的列宁或若干年前斯大林、毛泽东的言论照办就行, 不必接受实践的再检验、补充、修正和发展,那就使马克思主义得不到发展,也就产生不了邓小平理论。

事实上目前的理论界研究中某些滞后的现实是和这种僵化地对待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有关的。

对 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都涉及要不要坚持实践第一标准问题。如二十世纪的西方资本主义在总体上是发展为主兼有腐朽趋势,还是衰退是主要趋势? 西方经济发展的主流是大发展还是大危机? 西方世界现在是大革命形势的前夜? 还是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就要马上崩溃? 还是还具有相当的活力? 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实行的那些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市场经济方式和方法、某些管理手段和经营机制能否同样被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情况所吸纳?现代资本主义的模式是否还在发展,除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外,有没有其他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一两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对衰落是否意味者资本主义的整体衰落?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发展对于资本主义的整体发展是否只具负面影响等等,对这些重大问题, 只有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对大量第一手的实践材料加以全面综合和深入剖析, 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

又如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 涉及于现代化进程同步发展因而最先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从而如何区分资本本质和现代化必然的区别问题;涉及垄断资本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演变及其历史地位的评价; 涉及反垄断弊端的斗争及其后果的评价; 涉及各类垄断资本主义政府的经济改革和调整措施的评价; 也涉及对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集团的发展及其评价; 也涉及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借鉴和避免问题。再如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理论、发展阶段、发展动因、发展趋势、发展模式的评价, 都涉及到要不要坚持实践第一标准这个根本问题。

还如怎样看待现代资本社会中一再发生的经济危机包括生产过剩危机和滞胀危机、金融危机, 以及如何评价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不仅要看到当时的影响, 而且要估计到它的深远后果, 既要指出它的负面作用, 还要指出它潜在的转机效应。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调整措施等都涉及它的历史地位和阶级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经济评价和政治评价问题, 对这些问题, 也只能遵循实践第一这一客观标准。

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际实事求是标准,是正确认识、研究和发展关于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的唯一科学依据,对于20世纪资本主义历史的发展道路、发展特点、发展模式、发展阶段、发展理论的研究都离不开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事求是标准。如果我们不是坚持生产力标准,那就谈不上对20世纪资本主义的准确定位。我们如果不是坚持实事求是标准,那也不可能给予20资本主义的实事求是的定位?

四.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类型举例
这里谈的20世纪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义的整体发展,而不是一两个资本主义大国的兴衰,因而用例如英国在20世纪初大国地位的相对衰落、俄国在1917-1991年间退出资本主义世界、美国在20世纪末的相对衰落等的分析和评论来取代对资本主义整体的衰落,是不恰当的因而也是不科学的。就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体而言,概括说来,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十种类型。

第一,是上升为主导地位的美国资本主义模式。在20世纪下半叶西方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既不是英国和法国,也不是德国和日本,而是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迄今从总体上说美国仍是一个比较富有活力的大国,这是通过比较研究而言的,这个国家在经济制度方面,实行的是私人经营和国家、集团、私人垄断所有制兼顾; 美国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兼顾政府干预,是一种以自由经济为基础的混合经济。迄今我们不能否认这种符合美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模式已经完全失去了在美国的活力。 60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90年代以来美日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美国而不利于日本的明显变化,美国成了越来越咄咄逼人的单一超级大国。
请看以下比较:
国家 人均GNP GNP万亿 GDP万亿 (全部按照美元折算)
1983 1991 1998 1998 1980 (全球%) 1991 (全球%) 1998 (全球%)
美国 14110 22240 29340 79213 27090 24.76% 56108 25.93% 82106 28.46%
日本 10120 26930 32380 40899 10593 9.68% 33623 15.54% 37831 13.11%
最近20年,美国由1980年的24.76:9.68%到1991年的25.93%:15.54%;再到1998年的28.46%:13:11%,估计2000年的情况还要不利于日本。

第二,迅速崛起的日本资本主义。在现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快速发展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日本岛国,本世纪初,日本在世界工业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只有1%,1929年占3%,二次大战战败后再度振兴,1971年占5%, 到1995年日本的GDP占到全世界的18.35%,成为世界第二超级经济大国,超过了位居第三、四、五位的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三国的总和。61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引来了对于日本模式的种种评说,并对美国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有的认为这表明亚洲模式对于欧美模式的胜利,然而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蔓延又重新引起对于日本模式的慎重评价。1998年日本的GDP在全球的份额已经由1991年的15.54%急速下滑到1998年的13.11%。 90年来的日本呈现经济怒景气的低迷状态。

但是日本的崛起确切地表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由欧美中心地区向西太平洋地区的迅速扩展的态势。

这里要顺便谈谈,从80年代以来一直没有中断的日本"教科书"事件,90年代中期以来的日本面临一场新的转折, 是维护和平与促进经济发展, 还是谋求经济霸权, 政治强权, 军事大国和全球主导地位,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我们要密切注视这个政治大国、经济超人谋求全球利益的动向。

如果我们不带偏见的话至少可以得出四点共识:
第一, 在日本这个近邻大国已经实实在在地出现了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和罪行翻案的严重趋势。
第二, 在日本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和罪行翻案的完整舆论根据, 如什么侵略有理、侵略有功、日本受害、放弃歧见、亚洲共荣等等。
第三, 造成这种局面是日本右翼统治集团和势力出于难以言明的目的而不愿正视历史需要, 是战后两代年轻人对历史无知受欺骗宣传的结果。
第四, 对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和罪行翻案的言行, 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必须加以揭露。还清历史本来面目, 正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现在, 我们要研究是什么原因导致在日本这场为侵略战争翻案的新法西斯主义思潮的兴起?, 我以为:

其一,从历史上看 虽然日本接受无条件投降, 但实际上在保持日本天皇权威等问题上带有一定的保留; 而且盟军在日本大规模消灭日本法西斯的军事行动前, 日本已宣布投降, 在客观上保留了日本本土的法西斯势力。从而不如德国那样, 消灭法西斯比较彻底。

其二,从国际背景来看 战后初期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 美苏冷战全面展开, 中国革命的胜利, 朝鲜战争的爆发, 片面对日和约的签定, 美国大幅度修正对日政策, 由限日转向扶日, 对日本法西斯的经济、政治、军事势力打击不力, 留下了隐患。冷战结束后, 日本从超级经济大国地位走向政治大国, 挟经济实力、金元外交之余威来重温其当年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而90年代日本经济的不稳定对于军国主义复活的加剧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其三,从日本国内来看 在美国的纵恿和扶植下, 日本政治势力和政治思潮逐步向右转; 日本统制经济体制和所谓"日本精神"在追究经济高速增长中被美化和神化, 没有彻底划清法西斯和政治民主、经济侵略和经济民主的界线, 从而为垄断资本统治的右翼势力提供了物质的、管理体制的和思想舆论的基础。事实上, 正是由于日本否定了经济军事化、经济侵略扩张和战时动员的统制经济, 转向和平经济、平等互利外贸和市场经济体制才得以持续高速地发展日经济。而利己主义经济、保留战时统制经济遗产必将损人而不利己。另一方面, 日本的民主、和平和进步运动不断受挫和分化, 难以形成巨大的反击力量。

第三,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再度振兴的德国资本主义。德国是近代史上后起的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又是19-20世纪之交现代资本主义新起的国家,还是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政治经济大国,战后联邦德国再度崛起,成为欧洲最强的经济大国,并实现了统一。联邦德国近半个世纪以来实行新自由主义的社会市场经济政策,它既不同于凯恩斯主义模式和国家计划经济模式,也不同于完全的自由放任竞争经济模式。尽管不同时期经济政策会有微调,但是实行适度的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内外经济平衡的基本政策不变。

第四,英法传统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英法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在自由资本主义和第一次科技革命时期称霸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大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英法已经沦为二等发达国家,但是如果认为他们已经完全衰落,无所作为,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当代英法资本主义模式已经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由于撒切尔夫人执政11年多成功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人们对"英国病"已是"绝诊"的诊断,也说明了英国的资本主义迄今还有一定的活力。英国在当代世界经济中地位的相对衰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表现,但是一个超级大国的兴衰和整个资本主义的兴衰并不是一回事情,因为一个国家在国际力量对比中的消长不仅取决于自身经济实力的变化,而且取决于同一时期其他大国经济实力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基本上实行以市场机制为主的有条件的计划调节经济政策。是强化资本主义经济计划的发源地。法国不依附美英的独特发展道路,使她在战后超过英国成为第四经济大国。
第五,新型的欧洲联盟式资本主义。世界近代历史时期的欧洲特别是西欧是资本主义发源地和心脏地区,又是列强结盟厮杀和角逐的战场。20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和主战场。这是一个分裂为军事和经济集团的欧洲,又是一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尖锐对立的欧洲。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角色由扮演唱主角变成了扮演配角。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有识之士审时度势,醒悟到以欧洲联盟式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来取代相互对立和频繁交战的欧洲,在这种情况下,从50年代到世纪末,欧洲联盟终于兴起,并成为传统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力中的一枝不容忽视的力量,成为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可以说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1995起改称欧洲联盟)是当代西方世界的一件大事。我们不妨将1995年欧洲联盟15国的经济实力量和美国、日本及全世界情况作一对比:62

欧洲联盟、美国、日本的经济实力对比表 (1995年情况)
国家 人口 面积(平方公里) GDP(美元) 国际储备(美元) 进出口(美元)
欧 盟 37107万 399.6万 83816.30亿 5205.12亿 36191.60亿
美 国 26310万 936.4万 69520.20亿 1759.96亿 13555.95亿
北美自 38450万 2129.8万 77709.86亿 2049.11亿 18682.82亿
由贸易区
日 本 12520万 37.8万 51080.40亿 1926.20亿 7789.44亿
合计 88077万 2567.2万 212606.56亿 9180.43%
占(%) 15.53% 19.23% 76.35%
全世界567300万13348.3万 278462.41亿 未计 103910.96亿

上述情况表明:在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国际货币储备、进出口方面欧洲联盟超过了美国和日本。人口接近美国和日本的总和,进出口相当于美国和日本总和的169%;国际储备相当于美国和日本总和的141.21%。联盟式的欧洲现代资本主义还在继续扩展,20世纪出实现东扩计划后,实力将进一步增强,形成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三极并立的局面。就欧盟在全世界的实力地位二言,这种集团实力十不容忽视的。她的人口占全世界的6.54%,面积占全球的2.99%,而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30.10%,进出口总值占全球的34.83%。迄今,我们重视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个别研究,但是对于这样一个从50年代以来已经发展近半个世纪而且还在继续发展的联盟资本主义模式是无论如何不应忽视的。

还要指出在欧洲联盟中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国家 人均GNP GNP万亿 GDP万亿 (全部按照美元折算)
1983 1991 1998 1998 1980 (全球%) 1991 (全球%) 1998 (全球%)
德国 11430 23650 25850 21227 15743 7.26% 21420 7.43%
法国 10500 20380 24940 14662 6646 6.08% 11993 5.54% 14330 4.97%
英国 9200 16550 21400 12638 5374 4.91% 8768 4.05% 13574 4.70%
意大利 6400 18520 20250 11 662 4499 4.11% 11505 5.31% 11710 4.06%
总计 66187 30.59% 83 299 28.87%
可见四国间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欧洲联盟的发展。

第六,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新形式。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在欧洲联盟成立前夕产生和发展的新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发达国家加拿大及北美发展中新兴工业化国家墨西哥的贸易互补的地区性联盟。自1994年1月1日起,北美三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正式开始执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在1995年形成了拥有人口3.845亿,面积2129.8万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77710.31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63。就其人口来说,超过了欧洲联盟,就其面积来说是欧洲联盟的5.3倍, 就其国内生产总值而言则是欧洲联盟的92.7%,三国的进出口总额1995年为18682.62亿美元,为欧洲联盟的51.62%,国际货币储备为 2094.11亿美元,占欧洲联盟的40.23%,64成为在经济集团中与欧洲联盟较量的最重要的力量。

国家 人均GNP GNP万亿 GDP万亿 (全部按照美元折算)
1983 1991 1998 1998 1980 (全球%) 1991 (全球%) 1998 (全球%)
美国 14110 22240 29340 79213 27090 24.76% 56108 25.93% 82106 28.46%
加拿大 12310 20440 20020 6122 2660 2.43% 5108 2. 36% 5988 2.06%
墨西哥 2240 3030 3970 3809 2235 2.04% 2825 1.31% 3932 1.36%
总计 64041 29.60% 92026 31.89%
全世界 4010 4890 288622 109395 100% 216391 100% 288540 100%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它反映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对立和排斥向经济联合和互补的发展态势。

第七,东亚经济区的新兴资本主义。这里指的是除日本和中国外的东南亚国家和韩国等新兴发展中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更确切地说是指七、八十年代以来腾飞的以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地区为代表"亚洲四小龙"或亚洲诸虎的东盟国家和地区,有人称东亚经济增长群体65。70年代以来先他们后走上快速发展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道路。被誉为"东亚奇迹"。1997年下半年以来发生的东南亚和东亚金融危机,是战后发展中国家继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后,面临的一次最严重的危机,它是一次对世界经济发展和格局将发生多方面影响的新型经济危机,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加深条件下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也是由产品经济时代转向信息经济时代的危机的征象。对于这场早有先兆的金融危机,未能及早防范和控制,是有原因的。

和 30年代资本世界大危机及80年代末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制度危机不同,这次轮到了被一致看好的"亚洲奇迹"的东亚国家,人们被"哥德派"言论所蒙蔽,再次重演了丧失"忧患意识"不重视在繁荣和危机两重发展趋势中潜在危机的悲剧。东亚金融危机告速我们经济和科技全球化,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既是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家的难得机遇,也孕育着巨大的危机,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在全球金融关系中,最易遭到冲击的往往是发展中国家,因为不仅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而且市场发育和宏观调控机制不完善,金融市场监管制度不健全。东亚金融危机引起人民对于东南亚经济增长模式的再思考。

第八,其他多种类型的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发展中国家中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各具特色的类型,除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外,还有中东和海湾石油资源国的经济改革之路、美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之路,印度为代表的南亚地区发展道路。至于后进的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地区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则是资本主义在全球发展的后进地区。

第九,俄罗斯和东欧的转轨资本主义。在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中俄罗斯的变化是最耐人寻味的,它经历了从俄罗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到苏联社会主义的兴衰,再到俄罗斯转轨资本主义的曲折变化,这种转轨资本主义既不是大俄罗斯帝国的复活,也不是步发达资本主义模式之后尘,而且一种托着以被废弃的社会主义的躯体、又笼罩社会主义阴阴的,运用资本主义机制快速壮大俄罗斯帝国的混合资本主义。俄罗斯的转向资本主义无疑壮大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实力,同时也使本世纪的资本主义的模式更趋多样化。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独联体成立后, 原苏联的政治和经济形势急剧恶化。虽经叶利钦两任总统、盖达尔、切尔诺梅尔金、基里延科、普里马科夫、斯捷帕申政府几次经济体制的激进或渐进改革和转轨的政策交替运行,仍未完全摆脱苏联成立以来的苏俄历史上和整个现代世界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困境。冷战时期不可一世的超级经济大国地位已经荡然无存。
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统计数字,对比俄、中、美的GDP力量对比:
国家 人均GNP GNP万亿 GDP万亿 (全部按照美元折算)
1983 1991 1998 1998 1980 (全球%) 1991 (全球%) 1998 (全球%)
美国 14110 22240 29340 79213 27090 24.76% 56108 25.93% 82106 28.46%
中国 300 370 750 9289 2017 1.84% 3697 1.71% 9609 3.33%
俄罗斯 3220 2300 3379 4470 1.55%
1998年俄罗斯的GDP只有中国的46.5%,只占美国的5.4%。

东欧八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脱离资本主义阵营,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过40多年的风风雨雨又发生了逆转。1989年是东欧剧变年, 来势之猛, 波及之宽, 为人们始料所不及,它和苏联解体一起,构成了本世纪最富曲折变化的事件之一。剧变后的东欧各国集中进行经济体制转轨工作。就转轨后的经济形势而言,大体上分为三类国家。匈牙利、波兰、捷克和斯罗文尼亚已到谷底或开始恢复和回升;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仍处滑坡或谷底状态;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波黑则在连年战乱中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百废待兴。

除了以上以上九种类型的资本主义模式外,我们还要注意带,即使在已经走上了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也还存在着一些资本主义的因素。这就是第十,实行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在一个相当长时期里将保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某种非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形态。

中共十五大报告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和规划。指出中国"必须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主张"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66这些带私和带资的所有制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至于‘一国两制'构想下的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即使完全回归和统一于祖国后,其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是资本主义的。这是一种在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主体下的资本主义模式。是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因素共同发展而有利于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模式。

需要指出,模式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即使对一个国家来说,好的发展模式,也不一定适合别的国家,关键是是否善于结合本国情况加以借鉴。美国前劳动部长马歇尔,雷撰文认为:"过分宣扬美国模式的优越性并不正确。""至今还没有任何国家研究出一种适用于别国的模式","万验的灵药根本不存在。"67

五.20世纪资本主义历史定位的几点思考
通盘研究了笔者上述见解,我们对于20世纪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定位是不是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20世纪的资本主义在横广两个方面都得到大的发展,这种发展是波浪式的在发展和危机两重趋势中进行的,从总体上说,目前发展仍是主要趋势。

第二,20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集中体现在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上。这是全球发展趋势,也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趋势。它对于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起着重要作用,而这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在总体上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的。

第三,20世纪资本主义的大国实力对比不平衡发展具有不同于近代史上资本主义的特色,这种不平衡发展一方面导致了个别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推动了资本主义在横广和纵深两个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就资本主义经济实力和封建主义经济实力的力量对比而言,20世纪的资本主义已经在全球战胜了封建主义经济。就资本主义经济实力和社会主义经济实力的力量对比而言,20世纪的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以被打破,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势力仍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第五,发达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经济势力一方面占有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涌现和壮大,它在全世界的经济蛋糕中的份额将受到限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整个资本主义的经济受到削弱,因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中的绝大多数走的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中有些国家和地区已经跨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有的甚至在国民生产总值方面已经超过了欧洲某些发达国家。这种后起之秀的群体势力是一种新兴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并不意味着整个资本主义的衰落。

第六,20世纪的资本主义已经遇到了史无前例的严重挑战,在20世纪曾经有欧亚拉丁美洲1/3的人口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虽然随着苏联东欧解体,苏联东欧国家重又回归资本主义道路,但是社会主义的火种在这些国家不会完全熄灭;社会主义中国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推进改革开放的现代化事业取得了连续1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它已经成为一盏新的社会主义明灯,并且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具有强大吸引力。

第七,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各国情况不同,没有适用各国情况的什么灵丹妙药式的模式,关键在于能否善于结合本国情况借鉴各国经验和教训,并适时调整适合本国国情的运行机制和政策。

实事求是地考察20世纪资本主义的整体发展及其模式,涉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离开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正确估量,也就谈不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现代条件下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地发展。正确认识现代和当代资本主义, 无论是对于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均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是一种无形的文化投资。邓小平理论的创新突出反映在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正确估量上。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中国"文革"十年动乱都和错误估计现代资本主义有关。在跨世纪的紧要关头,既要正确把握"国情",又要准确把握"资情",唯有立足国情, 了解"球"情, 才能增强实现我国宏伟目标所具有紧迫感、危机感和必胜信念,以便实现我门的伟大目标:"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祖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到那时中国将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中国人民将达到现代化基础上的共同富裕,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的复兴。"68

注释:
1 一般指的是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七国为主导的二十几个经济与合作组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OECD)。
2 主要指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为代表的东盟国家和韩国。
3 主要指伊朗、伊拉克、和海湾地区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等国。
4 主要指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乌拉圭、委内瑞拉等国。
5 主要指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锡金、马尔代夫等国.
6 据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低收入国家指1995年人均GNP在765美元及其以下的国家(共49个国家,其中,非洲国家占29个,整个低收入国家不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为290美元),人均3035美元是进一步划分下中等收入国家和上中等收入国家的界标。下中等收入的人均GNP为1670美元,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均收入GNP为490美元,南亚地区为人均GNP350美元。这些国家实行的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社,1997年。
7 1996年世界银行报告把新独立的前苏联共和国称HIS国家,把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称中东欧国家(CEE)。这些实行资本主义转轨的国家共有27个,即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波兰、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波黑、斯洛文尼亚、马其顿。
8 列宁: 《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列宁全集》第39卷说明。
9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引自《帝国主义笔记》的材料有《列宁全集》》第39卷中的:450, 369, 650-651, 198-199, 197, 53-54,55, 36, 40, 382, 23, 469, 420,414, 236, 102, 102-103, 384-385, 101, 23-26, 25, 26, 187, 170-171, 421,156, 422, 157, 74-75, 40, 45, 414, 382, 37, 414,180,181-182, 389, 392, 134, 389, 208,64, 208, 308, 64, 196, 184, 69, 42-43, 386, 349, 46, 177,46-47, 160, 396, 158, 159, 187-188,161-162, 33-34,167, 146-147, 163,162, 423, 198, 420, 42, 65-67, 377, 65-67, 546, 114,113, 111, 121-122,106-108, 372, 226-228, 232, 228, 32,415,416, 32-33,176, 72, 185, 185,78, 119, 81, 140, 430, 143, 206, 140-141, 431, 296,456, 32, 318, 146,76-77, 44, 95, 96, 371, 132, 28, 395, 32, 28,382-383, 379, 377, 378,379, 376, 167,132, 73-74, 172, 173, 402-403, 237,238, 35, 36,324,268-275, 451-453,328, 629, 83, 36, 236, 503, 96, 635, 36, 88, 259, 290, 225, 286,475,287,516-517, 536, 542-543,544,70,156, 457, 503, 639,97-98, 497, 178, 462, 466, 465, 477,482-483, 483,499, 503, 505,98,501, 455,284,759, 15, 214, 213, 145, 289, 189-190, 190, 190-191, 192,478, 268, 89,405, 401, 402, 38-39页等。10 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第24-25页,人民出版社, 1961年。
11斯大林: 《十月革命的国际性质》 (1927); 《斯大林全集》, 第10卷, 第208-210页。
12 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第23页, 人民出版社, 1961年。
13 邓小平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91页,人民出版社,1993版。
14 邓小平著:《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1978年10月10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32页,人民出版社,1983版。
15 邓小平著:《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32页,人民出版社,1983版。
16 邓小平著:《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1984年5月29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56页,人民出版社,1993版。
17 邓小平著:《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1988年1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81页,人民出版社,1993版。
18 邓小平著:《总结经验,使用人才》(1991年8月20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9页,人民出版社,1993版。
19 邓小平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5页,人民出版社,1993版。
20 参见:[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著, 杨豫译:《当代史学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美]伊格斯尔著, 赵世玲、赵世瑜译:《欧洲史学新方向》,华夏出版社, 1989年。项观奇编:《历史计量研究法》,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7年。田汝康、金重远选编:《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年。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王建华等译:《现代史学的挑战----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演说集, 1961-1988》,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编:《奴役与自由:美国的悖论----美国历史学家组织主席演说集》,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3年。
21 [法]米歇尔.博德著《资本主义史(1500-1980)》(A History of Capitalism),1983年英文版,1986年东方出版社出版中译本。
22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A World since 1500 A Global History),第2-3页,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23 [英]霍布斯鲍姆(Eric.J.Hobsbawm)出版《极端的年代,1914-1991》(Age of Extremes),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24 [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muel Wallerstein)所著《现代世界体系》(The Modern World-System),第1卷,第10-11页,中译本第1-2卷序,第2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5 列宁:《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讽刺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64-65页。
26 邓小平著:《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
27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1999年1月22日),《人民日报》,1999年1月31日。
28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1999年1月22日),<<人民日报>>,1999年1月31日。
29 黄安年著:《美国的崛起》,第7-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黄安年著《二十世纪美国史》,第9-12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黄安年著:《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第3-6页,山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0 参见黄安年著:《美国的崛起》,第12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31 参见黄安年著:《当代世界五十年》,第25章《美国超级霸主地位的兴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2 Economic of the President,1998. 45p, Table B-1----Gross Domestic Product, 1959-1977, 280p.
33 美国商务部报告,1999年1月。
34 [苏]赫尔斯托夫:《外交史》,第652页,三联书店,1973年版。
35 黄安年著:《当代世界五十年》,第479-483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6 [美]保罗.肯尼迪的名著《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
37 黄安年著:《当代世界五十年》,第235-242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8 世界银行1997、1996、1993年、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1996,1993,1991年版。
39 世界银行1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5月版。
40 黄安年著《当代世界五十年》,第32节《告别全球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1 黄安年著:《美国的崛起》,第389-391页,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42 参见《世界历史》1997年第3期《尊重历史实际,为提高学术水平而奋斗》文章中第98页。引文自世界银行:《1987年世界发展报告》,第42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
43 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87年)》,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第5页。
44 报告很清楚地说明:"在这些年代里,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频繁的贸易战,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出现了实现工业化的社会主义方式,以前作为初级产品供应者为世界贸易体系服务的一些国家采取一种强调在高度的保护壁垒后面发展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战略。",接着报告说:"到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战后重建工作几乎完成,世界经济进入一个产值和贸易空前发展的时期。"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87年)》,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第42-43页。
45 "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但是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下降线的轨迹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世界近现代代》上册,第162页,1991年新版。
46 请参见黄安年《20世纪美国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美国社会经济史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当代世界5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7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1页,《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2页。
48 同上,恩格斯文。
49 列宁:《打着别人的旗帜》,《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版,第144页。
50 同上,第144页。
51 斯大林、基洛夫、日丹诺夫:《关于‘近代史'教科书提纲的意见》(1934.8.9),载《斯大林文选》,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23页。
52 参见黄安年:《试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5期; 《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世界历史》,1989年第6期。黄安年著:《当代世界五十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社,1997年版。
53 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 第842页, 人民出版社, 1972年。
54 列宁:《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歧》, 《列宁选集》第2卷, 第884页, 人民出版社, 1972年。
55 参见黄安年:《试论二十世纪西方经济的几个特点》,《史学月刊》,1994年第5期。
56 黄安年著: 《美国三十年代大危机观评述》, 载《史学论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
57 黄安年著: 《美国三十年代大危机观评述》, 载《史学论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
58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1102页。
59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2页。
60 江泽民主席1997年11月在哈佛大学演说中谈到:"我不认为美国是一个衰落中的国家"(见香港《中》月报,1997年第2期(1997年11月)
61 [日]宫崎犀一、奥村茂次、陈小洪等译:《近代国际经济要揽(16世纪以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22页;世界银行:
62 根据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附表材料统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和1996年版。
63 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第215,237页。
64 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第243,245页。
65 谷源洋主编:《发展中国家跨世纪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51页。
66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日报》1997年9月22日。
67 [日]马歇尔,雷:《美国的社会经济制度能成为世界典范吗?》,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处, 1998年3月13日。
68 江泽民:《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3月19日),《人民日报》1998年3月20日。


亚博电子竞技平台_亚博电竞游戏-下载网址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